LECTURE 12
一个新城的实践: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报告
A New Town’s Practice: Planning Report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本讲主要内容: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概况
                          图解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设计
                          新城设计——扬州新区
                          我国规划现状和开发区规划建议
 
 

主讲人:时匡          
主讲人:时匡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 世界华人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 曾任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客座研究员 / 高级访问学者 / 1993年起任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 / 兼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空间设计研究所所长,并担任许多城市的建设顾问。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不同于一般的开发特区,而是由中新(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力开发的特区。这种特殊背景给设计带来了深远影响。
 
园区的规划从1993年就开始编制,1994年5月12日正式启动。两国政府对此规划高度重视,1994年规划编制完成,1995年5月论证通过,2000年进行了规划的修编。到2003年又进行了局部调整。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方法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除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还增加了城市设计阶段。由于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国际性背景,作为中国新城设计的试验区。所以苏州园区的规划编制方式、阶段和成果都是比较特殊的。
 
到目前为止,工业园区已走过十七年,我们将规划和管理做到了控制与灵活相结合。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从方案报批、施工图审查到最后的验收。苏州工业园区这种严格管理的程度应该说在全国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还有一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平衡和协调,因为规划是中心环节,关系到多个部门,平衡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金鸡湖畔科技文化中心
金鸡湖畔科技文化中心
 

二、图解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设计
 
我想通过图例向大家介绍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
首先介绍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的中心区域是苏州的古城,有2500年的历史。苏州的城墙、护城河和苏州园林多在古城内。苏州现在的格局是四面发展,形成了多个新城片区。东西两个新区的中心连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城市的轴线。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航拍图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航拍图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鸟瞰图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鸟瞰图。(右图)2006年中心城区CBD已粗具规模,最核心位置正在实施建设中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布局
 
工业园区中工业用地占了很大比例。从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商贸中心相对集中,而满足民生需求的商业设施则点状分散于各区块之间,绿化用地也是层级分明——金鸡湖是市级的城市公园,其次是区一级公园,社区公园则结合邻里中心一起设计。虽说整个绿化占地比例是13%,比例并不高,但是大家仍可以感觉到绿化很多,这就是巧妙规划的结果。 
苏州工业园区用地规划图
苏州工业园区用地规划图
 

分区讲解
 
工业区——资源共享
 
工业区的设计有别于传统形式的一个厂子、一个院子,工厂内自己配置宿舍、食堂等服务设施。我们统一规划了标准工业厂区。厂区内的停车、绿化、配套设施都可以共享。虽然里面有将近200家工厂运营,但是在路上看不到每个工厂各自的名称。直到现在,厂区还像新的一样。虽然是工业区,但是规划要求很严格,对它的建筑立面造型、绿化甚至围墙都有严格的规定。 
资源共享的工业区
资源共享的工业区
 
针对厂区内员工的住宿及民生需求,我们设置了便利中心,就近为普通员工提供服务,便利中心内统一进行建造,并配有活动场地及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下图为比较有特色的便利中心平面图。便利中心长条状布局的是集体宿舍,可以共享区内的服务、医疗设施,只有少部分的住宅提供给有家属的员工使用。为了把地节约出来,达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率,工业区内基本上不做公园,就是在便利中心里有这么一块小小的绿地。  
便民中心规划总平面图
便民中心规划总平面图
 
工业园区里高密度、低密度的居住区,都合理地布置在适当的区域。高密度住宅区的容积率一般控制在2~2.5;中密度住宅区是多层住宅,环境、绿化、停车位各方面的标准都比高密度住宅区稍微高一些,环境稍微好一点,当然售价也高一点。我们规定住宅区底楼不能全做住宅,要让出三分之一的面积提供公众活动的场地。所以苏州工业园区的住宅区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底层都有空出一部分,有些小区用雨廊将所有建筑联系起来。低密度住宅区往往在环境更好、地价更高的地方。高中低密度住宅的组合也有利于营造高低变化的城市天际线。
滨水活动空间 
滨水活动空间 
便民中心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
便民中心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 
  

居住区——邻里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特点局势分区明确。因此,我们在居住中将商业面积控制再3%之内。为了方便居住区各各区域的居民,我们将商业以点状均匀分布,这就是“邻里中心”的概念。邻里中心将菜市、超市、社区服务等设施都纳入其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小学、托儿所和社区绿地公园也集中与邻里中心的周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大众为本”的概念。 

便民中心多层居住楼的底层为休闲商业 
便民中心多层居住楼的底层为休闲商业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高教园区——大学城
 
关于园区里面的教育设施,我们集中规划了一个高教园区。将一些大学的研究生院和科研机构集中在25km2范围内。有一点我们做得比较自豪,就是真正做到了大学城的概念,真正体现了大学城所需要的资源共享的理念。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大学城”就是把大学集中在一个区里面,但还是各自为政,使用自己的设施,没有做到大学城应该有的资源共享。而这里的图书馆和体育中心,都是大家共用的,公共教学楼可供高教区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使用。另外,我们还规划了很多科技园,把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且还规划了一个会展中心,把会展作为一种产业,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功能。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园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园 
 
苏州工业园区会展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会展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
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  
 
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金鸡湖
 
我们做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园景观规划——金鸡湖。设计对应四周的景观,包括每个景观点的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区域内的道路、建筑都与景观息息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建成的实例与效果图非常一致,真正做到了按规划实施。现在金鸡湖主打休闲产业,也可以说是景观商业。区域内还布局了李公堤这一具有苏州风情的商业街,已成为苏州档次最高的休闲地段。
金鸡湖规划鸟瞰图
金鸡湖规划鸟瞰图
  
金鸡湖建成航拍图
金鸡湖建成航拍图
 
金鸡湖岛上休闲商业
金鸡湖岛上休闲商业 
 
我们邀请了各行业的大师设计园区中的雕塑、小品、路灯,甚至连坐凳也是精心设计的。我们也非常注重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设计。我个人认为,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所带来的景观效益是最大的。
金鸡湖岛上滨水餐饮
金鸡湖岛上滨水餐饮
  
金鸡湖中心区空间形态规划 
金鸡湖中心区空间形态规划 
 
金鸡湖滨水商业街空间形态规划
金鸡湖滨水商业街空间形态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很多区域都是在严格的城市设计之后建造起来的。举几个例子,一个是金鸡湖北东岸。我们首先利用道路将每个地块分割出来,布置不同的功能。这里的地块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私有空间,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建设;另一类是公共开放空间,是市民所共有的。从这张“开放空间分析图”(下图)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公共空间是如何组织并一点点注入到这个区域内形成循环的。这些都是经过城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不仅做建筑,更重要的是设计城市空间。
开放空间分析图
开放空间分析图
 
园区的规划是十分有序的,体现在道路非常清晰。这张道路分析图(下图)我们把不同的道路性质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来,红色的是主干道,蓝色的是次干道,粉色的是支干道。这张图反映出等级明确的道路结构形式,次干道和主干道相结合,次干道又和支干道相结合,而主干道只跟次干道相结合。道路结构像树枝一样,有主干、有次干、有支干。这样主次明确的道路结构结合严格的规划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城市道路在主干道上的开口数量,有效地提高了主干道的行车速度,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道路分析图
道路分析图
 
苏州工业园区入口
苏州工业园区入口
 

城市设计亮点——城市界面设计
 
在城市设计中,我们并不注重建筑造型的设计,而是将精力集中于控制建筑的形态、建筑的高度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重点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在这里我们引进“城市界面”的概念,把建筑跟道路的关系、高层塔楼跟道路的关系、裙房跟道路的关系,都进行了清晰的指引。中国很多城市的街道上形形色色的建筑高高低低无序排列显得较为凌乱,但欧洲国家对于城市界面的控制非常严格。道路两侧的建筑不论是风格形态、比例尺度,甚至与道路的关系都协调一致。建筑仿佛是两面街墙,很好地规范了城市街道的空间。
 
在欧洲,城市的开放空间往往也是通过建筑的围合来体现其空间。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德国在“二战”之后,建筑全部都是经过规划、经过城市设计建造的。有个广场,其周边有八个建筑,我去的时候已有七个做好了,还有一个(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在建。每一个建筑的要素造型处理都非常一致,包括风格、高度、窗墙比等。这个规划虽然是20世纪50年代做的,但规划对建筑的指引一直都被遵循。到1997年我再去德国的时候,德国的规划设计师跟我讲了一个故事:美国驻德国大使馆之所以建这么长时间,是因为美国的建筑师和德国的规划师之间产生了矛盾。美国请了一个大牌建筑师设计大使馆,建筑造型设计得非常张扬,与周边的建筑极不协调,德国的规划师不同意这个方案,因此僵持了二三十年,最后还是美国建筑师让步了,才得以完成大使馆的建造。这就体现了欧洲国家对规划的尊重和有效管理。 
国外航拍街区 
国外航拍街区
 
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 
 
城市设计亮点——城市空间层次设计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将天际线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所有裙房的控制线;二是大部分高层的控制线,呈缓慢上升趋势;三是标志性建筑的控制线。这三条控制线构建了整个中央商务区的城市界面,从湖中间看中间高两边低。这样的控制还延续到两边的住宅,丰富了整个城市的空间层次。除此之外,我们对建筑的指引落实到每个地块,如“地块立面内的建筑裙房在哪里,塔楼在哪里,高度如何”等都做了详细的指引。这样有效地控制了中央商务区CBD的城市空间形态。
 
我们在做普通的住宅建筑时,也要关注它在城市中的面貌。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在做居住区的规划及其城市空间层次设计时,也注意了这个方面。
上图是苏州两万人的新住宅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将2km2分成八个地块,首先进行总体规划,确定道路和功能的分区。其次,对小区内高层、小高层以及低层住宅的位置都进行了合理布局。我们要求每个地块都为城市绿化作出贡献。现在很多的小区把绿化放在中间,建筑则在外围堵得满满的,从道路上看过去,一点生气都没有。我们规定了建筑的控制线,留出面向城市道路的区域作为绿化用地。最后,我们还在每个地块预留出一个区域,彼此连通之后构成了整个区域内的一条绿色廊道,为城市景观的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天际线  
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天际线 
 
工业区CBD空间形态规划
工业区CBD空间形态规划 
 
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CBD  
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CBD
苏州工业园区居住区航拍图
苏州工业园区居住区航拍图 
 
三、新城设计——扬州新区
 
作为设计师,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但相比建筑师,规划师的成果要实现往往是遥遥无期。我非常有幸,在这么大的年纪还能看到自己的成果。除了苏州工业园区之外,我还有几个成果(昆明CBD、昆明高新区、泰州医药城、扬州新区)也初见成效。能得以实施,这也得益于现在城市的高速发展。
 
其中扬州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一样,扬州新城西区是一个从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到单体建筑一气呵成的新城,占地面积约10km2,以服务周边工业和疏散主城的居住人口为主。规划构筑了一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公共服务系统,新城的中心环绕人工湖而筑,将成为扬州西部的副中心。
 
新区北部地形起伏,以及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将城市设计个性化。北部这种带有标志性以及和地形结合的公共建筑群和南部居住建筑为主的城市基调形成遥相呼应。  
扬州新区航拍图
扬州新区航拍图
 
会议中心对面的外语学院 
会议中心对面的外语学院
 
这里我向大家重点介绍几个建筑。上图为会议中心对面的外语学校。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学校的建筑很奇怪,为什么在建筑的东西向是没有窗户的?因为会议中心的中心会场就在学校对面。为了避免从会议中心出来后看到很多凌乱的窗户,我们就把学校设计成一组高高低低的建筑雕塑,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
  
四、我国规划现状和开发区规划建议
 
在中国,城市规划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城市规划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现今政府对于规划的重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城市规划专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全国各地已建立专门的规划部门,而不再是跟建设局合并设置。这说明我国的城市规划已步入正轨。目前规划对环境、生态、低碳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平面的规划而是着手构建多层展开的立体城市。
 
规划进步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的发展,当然这是最主要的。现今社会对于城市的发展规模,对于城市的建筑品质和景观品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城市化进程的要求。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高速城市化的阶段。大部分原本集中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量产业在城市发展。城市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联合国把中国的城市化作为21世纪的第一件大事。规划就是规划未来,特别是规划城市的未来,肯定会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规划的进步也体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关于规划的编制,通常是由设计院完成,规划局执行,相对是脱离的。专家现在也开始介入规划中。我国内规划设计大致分四个阶段:
①概念性总体规划;②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里面有时会有一些专题,有的会把城市设计作为专题;③控制性的详细规划;④修建性的详细规划。
 
因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特殊性,对于园区的规划大多是通过专业评议最终确定的。在此,我想对未来新城的规划提几点建议。
 
1.重视创新思维,遵循城市规划通用规则
我觉得规划应当跟建筑和景观一样,要创新,但同时还要遵循城市规划的通用规则。我参加过很多评审,发现很多规划方案的创新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城市规划到现在为止已经有33年之久,但有时还是会背离国际上通用的城市规划规则。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城市中心。我看了很多地方做的规划,城市中心不像中心。所谓的“城市中心”应该是非常紧密的,而现在很多城市所规划的中心太散,这与国际上的做法是相违背的。另外一个是工业区。国外对工业区的规划有一种很成熟的操作模式,工业区就是工业区,没有必要在工业区里安排很多公园、很多商业,因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的很多工业区,并没有把工业区的特点掌握好。
 
2.重视吸取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各地实践
我们应该多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运用到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来。同时,也要结合各地相异的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3.重视城市设计对具体建设的指导
我国的规划编制还没有城市设计这个阶段,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呼吁大家重视城市设计,因为规划是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建筑设计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城市设计对具体建设的指导。
 
4.重视区域定位
现在做规划往往只是关注既定的地区。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从区域的眼光来看,这个地块可能会做出更加科学的方案。
 
5.重视可持续发展,预留未来空间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就是在规划时要为将来创造一些可能性,要留有余地。
 
目前,规划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速度上规划滞后,有边规划边建设,先建再补规划的情况。
 
2.将就现状。可能由于经济、实施难度等原因,现在的很多规划都将一些不合理的现状保留下来,大大影响了规划实施后的效果。规划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对于不合理的可以拆除,但可以实施得慢一些。不能因为一些因素不合理的地名规划还给予默认。
 
3.规划编制和管理脱节,重编制,轻管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规划编制的环节,但规划做完之后却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了规划条件的随意改动。
 
4.编制的方法落后,计划经济的模式未变。我们现在使用的规划教材还是依据计划经济体制编写的,对于土地经济性的考虑不足。
 
5.没有建立区域概念,没有全覆盖的长远规划。我发现很多地方的规划是一届领导做一届领导的规划。规划的涵盖面很狭窄,对日后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很多弊端。
 
6.规划编制的缺陷——缺少城市设计。目前很多地方依然以规划来指导建筑,仅仅提供一些平面指标,其他则由建筑师去发挥。这就很难形成协调的城市面貌。
 
7.城市特色缺失。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在国际化潮流的冲击下,很多城市都充斥着毫无特色的建筑,可谓是千城一面。
 
8.多凭经验,数据分析不足,普遍大而松。现在很多规划就像复印机一样,大家都凭经验来确定城市的格局和尺度,并没有针对特定地方做数据分析。我个人感觉现在新城的普遍问题是规模普遍大而松。往往一个县城的规划要做到几百平方千米,马路宽宽的,建筑稀稀拉拉,根本不是按照人口规模来规划城市,也没有从经济的角度思考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与大师对话
 
与大师对话
 
Q1:香港地方很小,车辆也很多,但是交通并不拥堵。这个城市在规划上有什么特别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的吗?我想听听您对香港城市规划的解读。
时:我对于香港的规划并不是很熟悉。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城市,但为何如此密集的城市不堵车呢?一是香港道路是分散的,并没像内地大尺度的城市主干道。二是车流分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而不是集中在某个节点。另外,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Q2:目前中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都在拉大构架,特别像西安。现在我们在做西安的项目,对城市也进行一些考察和了解,西安将会扩张成为超级大城市,您是怎么看待目前中国大城市扩张的问题?它们在扩张的同时会存在很多隐患,您在规划层面上是怎样考虑规避这些隐患的?
时:城市的扩张势不可挡,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改变它的生活状态,谁也没有这种能力去阻挡。原来农民可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但出来之后看到城市有这么丰富的生活,必然不会甘心就在穷乡僻壤里待着。于是大量农民不断地向城市靠近,城市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城市规划为什么重要?城市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而无规划的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有的时候太过急功近利是不行的,这对以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至于怎么样有序地推进城市化,如何在中国新城市化的浪潮中保持城市的特色,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技术人员面前,包括领导面前的课题。规划时要考虑得周全一点,就一个城市的规模做一个全覆盖的规划:考虑到节约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等,尽可能不要去搞大而空的东西。怎么样给居民创造最便利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Q3: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是由两个国家(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开发的。据我了解,新加坡的整体规划提出了一个新城镇规划的理论,我想问一下时教授,在苏州工业园规划中,新加坡的理念,是如何融入到我们中国苏州工业园里面的?您刚刚说世界上有许多比较成熟的规划理论和规划经验,而我们中国目前还比较缺乏。国外有哪些比较成熟的规划理论或经验,我们应该怎样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时:关于规划,实际上是和建筑有共性的。我感觉我们在学校里学的规划专业,包括现在大家接触的东西基本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做出来的规划从国外的视野看,或从高层次的方面看存在不少问题。我举个例子,没有哪个城市的中心会规划很多很多的绿地,但是我看到现在有很多城市规划中心区里有生态公园。这就是概念上的问题。中心区应该是高密度的,想留一小块绿地很困难。比如王府井,我们怎么可能在王府井中做一个公园?怎么可能在上海南京路的中间做一块大型的生态绿地?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概念层面的滞后。比如说CBD的概念。国外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CBD,而我们才刚刚建立CBD体系。大家甚至都不了解何为CBD,乡镇居然也开始建立CBD,这是很可笑的。还有就是城市设计,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把城市设计作为指导建设的重要战略。每个地块都靠建筑师个人发挥,并没有统一建筑与周边的关系,才造成中国城市里并没有很多精彩的片段。
 
Q4:作为一个规划师,能见证一些小型规划项目的落地、建成,都让我觉得很欣慰,刚刚听了对您作品的介绍,您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施一个比较大型的城市设计,我感到很震撼。我有一个疑问,像您规划这个工业园区,大概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那您十年之前的理念实施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调整、是否增加了新的理念,又是如何把最开始、最核心的东西留到现在实施的方案当中?
时:其实在1993年是做了一个总体规划,打了一个基础,定下了城市框架。但很多方面都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完善。从1993年规划到现在,我们在工业区中又做了大大小小约150个规划。这个过程中又有新的理念不断加入。我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在做一个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约15km2的范围内,数十栋超高层建筑同时建设,我们在规划中将建筑的地上、地下全部连接起来,并与地块衔接。项目总投资大约200多亿元,这应该是中国首个立体化都市。
 
Q5:针对苏州工业园区,我有一些疑惑:从苏州工业园区的布局来看,整个工业集中在工业园区的北边,住宅区则沿着金鸡湖布置,商业全部集中在东面,我感觉苏州工业园的整个规划非常严谨,而且具有科学性,请问一下这样的布局方式,您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量?
时:这种城市的结构应该是比较科学的,外围是工业,湖的四周是住宅区,商业在居住区中间,核心商业在整园区的最中心,这种结构是最好的,为什么呢?首先,工业区需要与外界有便捷的联系。城市周边的地方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较为方便。如果将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大量的货流要经由城市内部道路,这对城市交通非常不利的。其次,金鸡湖四周具有良好的景观,景观优势提升了土地商业价值,住宅区在这个区域有效地发挥了土地优势,这就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最后,民生商业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布置在居住区内,可以减少人们日常购物往返的时间,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减轻了城市交通的负担。邻里中心服务半径约500m,而市区中心的商业区的覆盖面是最大的。
 
Q6:因为我是做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知识比较欠缺。而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管理方面非常成功。但现在一些生态新城的出现,个人觉得有些理念非常超前。我想知道对于这种国家非常重视但实施可能性却很低的规划应该如何进行规划管理?
时:这就涉及了规划和实施的关系。做规划也好,做建筑也好,理论和创新都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理论再加上好的创意肯定会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的规划通常缺乏这方面的理念。能参加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过程,在建设与规划设计中实现个人的想法,我感到非常荣幸。目前,我国出现了建设生态城的热潮,引入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天津生态城就是以生态低碳、轨道交通为设计理念的。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他们也是非常努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在实施,尤其针对生态、低碳方面,制定了很多具体的细则,把每一个技术问题都作为技术课题研究,我认为这个非常好。所以相信生态城也好,包括新的规划也好,如果坚持下去,我想肯定会做得比苏州工业园区更好。
 
结语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幸参与到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实施中,对我而言是个提升自我的过程。
城市的不断扩大为我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以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作品,应该不断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升自我的专业修养。
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将是对你们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