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景
About Borrowing Landscape

 

 
 
        “借景之‘借’字 ,古通假‘藉’,凭藉之意。”
        “如果我们认为借景是借别人的景,哪怕是借天时、借地利,能不能成为第一要素,这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谓‘借’,就是这东西不是我的,所以跟园林先划一圈,圈里边是我的,圈外边是别人的。但这个圈划在哪儿,最后可能是随着你的认知不一样,那‘借’的概念其实也是发生变化的。”
 
“随着你的认知不一样,那‘借’的概念其实也是发生变化的。”
 
        “有两种方向的设计美学智慧,一个叫无中生有,一个叫借题发挥。”
        “因为我们其实在本科专业实践是零的时候,你其实是一张白纸,那么很多情况下你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你也都是说我要创作,你认为无中生有可能才是创作,我要区别于前人,没有问题;但是还有一种,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指的是你的阅历变得越来越复杂,你面对的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你面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广阔的时候,其实后半段,我们称之为借题发挥,它变得会起到非常非常重大的作用。这其实也是应对于我们现在这个这么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前提之下,我们更多的是对于外部世界的无畏,我觉得就是什么都能做,所以其实是两种(设计智慧)。”
        “其实,我并不想质疑是无中生有巧妙,还是借题发挥巧妙,这无所谓,这是一种平衡,是你职业技能的两个评估点,尤其对做风景园林这个专业的来说吧。”
 
 
借场地的记忆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技术研究中心环境改造
        “这个园子呢,是清华的一个分校,就是核能与新技术研究院。”
        “当时这个校园,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按着苏联的模式规划的一个校园,非常标准的一个。“
        “这个(前后两次设计的)改造意图,其实空间的转型非常明显的,由一个内向的转成一个明确扩张的(结构)。“
        “那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若干年的这种变迁,这个设计让我理解了,什么叫结构。”
 
 
借场地的故事
        青海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
        “这是这个地区唯一能存活的落叶乔木,而且活下来非常非常困难。基本上一年长一公分(的直径)。”
        “当时,有一个故事,是个真事,一对北京的夫妻,刚结婚,就被分到221厂,他们按保密原则,不能告诉对方做什么,去了之后,发信,发到北京来,经过审查再寄回去,每封信大概两三个月。最后就是四年以后的庆功会上,他们突然看到对方,发现他们就是隔了一幅墙。”
 
 
借场地的结构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这是当时技术不是很高的炸山的时期,大批采石场都是那么一个形式。“
        “当时一炸,炸多了,就不再是一个封闭空间。所以后来在过程中调整的时候,我们建了一个钢土的语言,其实也是一个应对的方法,希望有一个强力的收缩。”
        “如果你把场地本身的东西读出来了,对于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这种前景就会变得非常之明确。我们通常说,其实我们所有的需求里边,最最可能忽略的是场地需求,反正它场地自己一也不说话,做坏了它也接受,它不能呈现什么。但是其实每个场地,它自己都在说话,只是你设计师是否能把它阅读出来,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它再诠释出来。”
        “设计师尊重场地,相当于尊重自己的审美。所以,至少我的实践里边,非常重视场地本身的结构性因素对自己设计的影响。”
        “所谓借,我一直认为所有的设计都具有可见的成分,只是你设计师能看出多少,你就可借多少。其实借是非常有力量的,借的认知是一定要拓展的,另外,借的意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