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管理导向的传统民居保护有效途径——以广州市若干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

Solutions of planning management oriented conservation for historic residence

        【摘要】本文回顾了广州市内几个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在编制和实施。探讨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新任务,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保护区;规划管理;传统民居;
SOLUTIONS OF PLANNING MANAGEMENT ORIENTED CONSERVATION  FOR HISTORIC RESIDENCE
——AN EXAMPLE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SEVERAL GUANGZHOU HISTORIC AREA
A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ing of Guangzhou historic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managementservic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everal ways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area andproposes feasible solutions.
KEYWORDS: conservation planing of historic area;management;historic residence

        广州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广州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建设也深受西方影响,广州市政府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就有分别代表中国传统历史建筑风貌的耀华大街、西关大屋、昌华大街保护区和体现西式院落式住宅建筑风貌的农林上路历史保护区、新河浦历史保护区。正印证了广州老城区的传统民居布局“富西关,贵东山”之说。这两片传统民居城区遗存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和具有特色的街区格局。在保护规划实施后,该区的保护有了依据,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1、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规划实施层面所面临的新问题
1、1保护规划的一般任务
        首先,规划在通过对历史街区详实的现状调查和对历史沿革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保护整个街区建筑风貌、街道格局等角度出发,把整个历史街区划分成若干个保护控制区域。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区和区域控制区(或风貌协调区)。规划对每个层次的控制区提出一定的规划控制要求,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定,和对区内新建建筑的控制要求,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强制性指标的要求及对建筑高度和公建配套等建议。这种规划措施,是吸取了过去的旧城改造中,对老城区大拆大建,新建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破坏历史风貌的教训。目的在控制在保护区中的新建建筑,平衡历史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的同时逐步改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区活力,提升环境品质,保证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作出指导和控制。其中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为依据。对保护区内的其他具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则提出一定的保护原则和措施。这些保护原则并是通过对整个地块提出一定的规划措施来实现的。

 
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位示意图
 
        此外还通过对保护区内的道路系统,市政设施的规划,实现历史保护和城市其他区域的共同发展。或加上对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利用的对应策划,来完善保护规划的系统。

1、2规划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
1、2、1规划政策调整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过去,由于保护区大都位于老城区的繁华地段,交通等配套设施都相当完善,备受开发商的青睐。写了“拆”字的传统民居曾是老城区的一景。在拆迁的压力下,越来越多居民搬离祖辈居住的传统民居,老城区慢慢呈现老龄化、空心化、贫穷化的趋势。但2004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把紫线控制引入了保护区规划管理。根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规定: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故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大面积土地征用和改建都成为了历史。

1、2、2传统民居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开发商的离去,传统民居的功能开始回归到居住。笔者在参与编制《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农林上路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过程中,就目睹了这种变化。一方面,由于没有了开发的压力,传统民居的居民开始重新珍惜自己的房子,愿意在自己的旧房子里居住,并希望在对其进行维修的同时引入现代生活的元素,把传统民居的内部改造成适合现代生活的舒适居所。另一方面,在汽车普及化的现代社会,拥有良好区位及可供停车的院子的独院式民居吸引了有车一族,传统民居的售价也因此水涨船高。故在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农林上路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控制的内容就出现了新的变化。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大部分不再是新建房屋的容积率、建筑控高等指标问题,而是引导居民在保持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旧民居进行修复和建筑内部的现代化改造,如修补旧围墙,应该体现什么方面的建筑风格;粉刷修复破损的传统民居的外墙,要如何选择材料和色彩等等细节的问题。

2、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对保护主体的确认
        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历史保护区的建筑风貌和整体格局,其中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是有法律作为依据的。但其余未申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又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数量也很多,而且从数量的统计表明(见下保护建筑数量统计表),这类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所占比例比相当大,是构成保护区历史风貌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是以自住为目的的传统民居维修改造的主体。但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具体的管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以保护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

2、2与规划管理的有效衔接
        城市规划编制是为规划管理服务的,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深度有所调整,从着重面的控制具体到建筑的控制,更好地与规划管理衔接。

2、2、1采用“点、块、面”相结合的保护模式进行整体保护,并采用保护建筑图则切实将保护措施落实到每一栋保护建筑,避免以往保护规划地块图则的保护要求落实到建筑时不够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弊端。
点状保护:普查历史文化保护区全部建筑及周边环境,针对其中的历史保护建筑,为每栋历史保护建筑都划分类别并建立了详细档案,包括现状图则和保护图则两大部分,记录了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的现状情况、规划保护和控制要求、整治措施等内容,方便规划管理。同时甄别各项保护要素,并提出各种保护要素的保护要求。
 
    现状图则                                                        保护图则
 
块状保护:根据历史保护价值将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分不同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划保护和控制措施。
面状保护: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和紫线,提出整体保护要求和措施,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体风貌和特色,针对不同历史保护区的建筑风格作出界定。如广州“西关”地区的传统街区,中式传统建筑为主,主要保护竹筒屋、西关大屋、西式民宅、商业骑楼等极富岭南建筑特色的建筑。在“东山” 地区,则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等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也是重要的保护要素。

2、2、2采用通则管理规定与个案管理要求结合,便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便于保护整体风貌又能突出保护对象的个性特色。
通过详细调查确定保护分区和保护要素,建立保护框架。甄别各项保护要素,将保护要素划分到建筑保护要素、环境保护要素两大类之中,提出每一种保护要素的保护通则规定,同时结合每栋建筑的保护图则(见下图)的个案管理要求,形成完善的保护控制体系。
 
  
建筑保护图则
 
        对于建筑保护要素,将建筑分为文物类、保护类、改善类、保留类、更新类共五类建筑并从建筑整体、外墙饰面、内部空间、屋面和建筑高度等方面提出保护通则规定。对于环境保护要素,主要从街道空间、传统民居布局形式、路网格局、居住环境氛围、建筑围墙、院落绿化、配套停车设施等方面提出保护通则规定。
 

2、2、3、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衔接。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土地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也必须兼顾到土地利用规划的部分。而且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慎重地编制。要保证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都能尽可能地保存,而且确保其周边的街道空间得到保护。使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有一个展示的“背景”。

3、在规划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1管理责任问题
        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是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进行,其中职能有所交叉,权责不清。规划实施过程中,建议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有利于资金的筹措、政策的实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历史建筑在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得到修缮和更新。

3、2政策和法规策略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历史保护更新项目的成功还需要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为了推动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下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3、2、1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更新,首先需要疏解过密的人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地段内人口的疏解与其他地区的危房改造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口迁移政策。
3、2、2人口的迁移与房屋的产权交易密切相关,现行的危改、房改相结合的方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区内可以借鉴,还需研究专门的房改政策和产权交易政策。
3、2、3应制定房屋管理修缮政策,以鼓励产权单位或居民按照保护要求自行修缮房屋,合理使用旧建筑,达到解危的目的。
3、2、4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规定,使其尽快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3、3公众参与和监督策略
        公众参与不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一种规划和决策制度。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在于使规划活动获得公众认同和支持,并自觉遵循规划。增加政府和居民的沟通,有助于获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改造的宝贵意见和广泛支持。

4、规划实施的其它建议
4、1保护更新资金筹措
        保护更新工作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核算,虽然政府的重视和拨款可以启动历史文化保护区或城镇的保护,但是仅靠政府部门的拨款,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只是杯水车薪。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应当多渠道筹集,保护专项资金由市和区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
        可适度借鉴欧洲一些国家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上的经验。例如通过土地置换带来地价级差收入,出让部分政府所有历史建筑,通过产转换获取保护经费,并使保护和维修成为业主的事。又例如发展权转移(TDR)方法等等。还可以通过积极培育历史保护建筑房地产市场促使其升值,筹集修缮和更新资金。对于企业、个人向保护专项资金捐赠的,应大力宣传表彰,并将其捐赠作为税前扣除项目从而减免税收。

4、2建立保护历史建筑责任制
        对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应建立起责任制,纳入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管理规定,充分发挥建筑产权人或使用权人的能量,政府则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减免,以贴补其修缮开支。政府投入和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合理负担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
(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获广州市2006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01、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0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03、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04、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05、郭湘蜀.房屋私有化是拯救旧城的灵丹妙药吗?.城市规划.2007(1)
06、陈飞.国外历史文化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的比较.理想空间.2004(8)
07、邵勇.城市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 .理想空间.2004(8)
08、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农林上路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5
09、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004
10、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华侨新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004
11、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五仙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01
12、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华林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02

撰文:江文婕    ——发表于:《建筑与环境》2008年第03期